2007年,徐州伏羊食俗入选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民俗类);2016年,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民俗类);2021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民俗类)。
该基金的基金经理为田原,田原于2023年4月19日起任职本基金基金经理,任职期间累计回报6.22%。
徐州伏羊食俗是江苏徐州市及其周边相邻地区特有的民间风俗。农历六月六,新麦登场,羊羔肥壮,为庆祝丰收,人们杀猪宰羊,渐成风俗。徐州俚谚云:“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以此形容吃伏羊的功效。徐州地区吃伏羊最早称“尝新节”,亦称“姑姑节”。有首民谣说:“六月六,接姑姑,新麦馍馍熬羊肉。”每年六月初六都将女儿、女婿请回家,蒸新麦面馍,熬羊肉,摆席热情款待,沟通感情。
“伏羊”,即入伏以后的羊肉。《汉书杨恽传》记载:“田家作苦,岁时伏腊,亨羊炰羔,斗酒自劳。”徐州是烹饪鼻祖彭祖的故里,伏羊节是徐州地区的一种传统饮食文化,从初伏那一天开始,一直持续一个月。
徐州伏羊食俗与古人对炎帝(属火)崇拜有关,这种以热制热的饮食方式,与中医学理论、阴阳五行学说、四时节气变化也相符合。徐州伏羊食俗还与当地环境相关,徐州地处丘陵地带,蔬草茂盛,适宜山羊放牧,为食羊肉提供了优质的食材。三伏天时的山羊,肉质肥壮、肥瘦相宜、膻味极小,用以烹制菜肴,其味香醇,因此徐州饮食行业有“东猪西羊青山鸡”之说。
中医注重整体观,《黄帝内经》曰:“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故病在五藏;其味苦,其类火,其畜羊,其谷黍,其应四时,上为荧惑星,是以知病之在脉也,其音徵,其数七,其臭焦。”三伏食羊符合这个观念。
徐州市中医院制剂室主任、主任中药师黄东智表示,三伏天是一年中人体阳气最盛的时期,也是祛除寒邪、蓄养阳气,防治冬季易发虚寒性疾病的最佳时机。在夏天阳气最盛之时吃羊肉、喝羊汤进行夏补可事半功倍,排汗又排毒,有效驱逐体内寒气、湿气,起到温中散寒、温补气血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吃羊肉、喝羊汤是药食同源的一道菜。“吃伏羊”一定要控制好量。体质比较弱、气血比较虚的人食用时可以加一些枸杞、当归。另外,伏天吃羊肉不宜在冷气过低的地方进食,食用羊肉后不宜喝浓茶,或大量吃西瓜,容易造成肠胃的不适。羊肉性热,吃时最好配些凉性、平性的蔬菜。同时,黄东智提醒,尽量采用清淡的烹饪方式,少用烧烤等方式,同时避免加入辛辣的作料,以此来“降火”。伏天羊肉虽好,但并非人人适合。
在徐州,无论是羊肉馆厨师还是家庭主妇,都做得一手羊肉好菜,尤其是专业大厨,都各有其独门烹制绝技,形成了一支庞大的传承队伍。
为了更好传播发展这一地域性非遗项目,2002年7月11日,徐州举办了首届伏羊美食文化节,之后于每年传统农历初伏之日开始,至末伏结束,持续一个月。徐州也被中国烹饪协会认定为“中国伏羊美食之乡”,为徐州伏羊食俗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邱雪莲 沈伟)
校对 王菲可信的炒股配资平台
发布于:江苏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