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长期投资的角度,公司增长趋势是否能维持?公司经营质量如何?公司经营是否稳健?过去对股东回报如何?是投资者最为关心的。所以,本文就从上述四个维度对京沪高铁2023年年报进行分析。
八月,戊午,坚遣阳平公融督张蚝、慕容垂等步骑二十五万为前锋;甲子,坚发长安,戒卒六十余万,骑二十七万,旗鼓相望,前后千里——《资治通鉴》
按照史书的记载,前秦苻坚发动南攻东晋之战一共动员了士兵高达112万人,而东晋方面只有8万人(加上桓冲的10万荆州兵,东晋共有18万人左右)。按理来说,前秦拥有十倍不止的兵力优势,用一种幼稚的观念来说:这基本上等于是十个士兵对一个士兵的战争,前秦怎么还把这场战争给打输了呢?
战争当然不是这么打的,百万大军亦不可能全部涌向前线展开肉搏战,苻坚之所以会打输这场战争,主要是因为时机的选择不对,从而导致政治和军事上都出了问题。
一、淝水之败:政治上的分歧和动荡
淝水之战是在一片反对声中发动的,当然反对并不意味着前秦就一定会打输这场战场,仅仅可能只是没有在一个恰当的时机发动而已,然而正是这个时机却要了苻坚的命和毁掉前秦,纵观整场淝水之战,其实苻坚并没有犯下根本性的错误。尽管前秦朝廷上下并不全然都是一边倒的反对苻坚,至少还是有一两个别有用心的人赞同了他的计划。
慕容垂站了出来,对苻坚说:“我同意君主的计划”。他原本是前燕皇族,后因宗室猜忌而被迫逃亡前秦。慕容垂很有能力,当初苻坚接纳他的时候,王猛劝说他“观其才略,权智无方,兼其诸子明毅有干艺,人之杰也。蛟龙猛兽,非可驯之物,不如除之”,但苻坚认为“吾告之至诚,今而害之,人将谓我何”,并不同意除掉慕容垂。
于是,当朝野上下反对苻坚伐晋时,慕容垂站了出来对苻坚的计划表示支持,这才让苻坚打消疑虑,坚定伐晋的决心,激动之余苻坚还不忘对慕容垂说:“与吾共定天下者,独卿而已”。可是,慕容垂是真的认为苻坚伐晋有利可图吗?
并不是的,此时的慕容垂正是打算通过鼓动苻坚伐晋的方式削弱前秦力量,他当年不过是因为前燕内讧而被迫投奔前秦,但在他的心中始终没有忘却复辟燕国。苻坚统一北方,自认为应该继续南伐东晋,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朝野上下反对,理由论述的足够充分,慕容垂心不在前秦,也看出苻坚求功心切,于是顺水推舟推了苻坚最后一把。
他当然没有预料到前秦一定会失败,但是让苻坚在一个并不合适的时机去发动战争,对于慕容垂而言显然是有利可图的。因此,当苻坚在淝水兵败以后,慕容垂立马抓住机会举起复兴燕国的大旗背叛了苻坚,可以说彻彻底底坑了苻坚一把,而苻坚最后也落得个被慕容家族赶出长安的结局。
可讽刺的是当时苻坚的弟弟苻融看穿了慕容垂、姚苌等人的把戏,他劝说自己的哥哥道:“垂、苌皆我之仇敌,思闻风尘之变,冀因之以逞其凶德”,但此时的苻坚又哪里听得进去。
实际上慕容垂这种身怀异心的人在前秦内部并不少见,这是因为当时前秦刚刚统一北方不久,很多民族并没有完全融合到一起,前秦的内部统治并不稳定。不过是因为慑于前秦强大的国家力量,故而被迫隐忍,如姚苌、拓跋珪这些将领在淝水之战失利后立刻举兵背叛。
因此可以说苻坚在发动战争以前实际上就面临着“敌未破而已乱”的局面,另一方面,由于朝野上下一片反对,但苻坚又坚决要发动这场战争。那么就需要挑选出前线指挥官,挑来挑去苻坚最后挑中了自己的弟弟苻融,可他这位弟弟可是坚决反对他发动战争的,苻坚曾询问他对发动战争有什么看法,苻融提出伐晋的三难之说,试图打消苻坚的念头。
但都并未得到苻坚的采纳,实际上苻坚在这个决策中唯一犯下的一个错误就是没有考虑到前秦刚刚统一不久,国内统治并不稳定的动荡因素。人心不附势必意味着军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将大打折扣,尽管前秦对东晋拥有军事上的绝对优势,可是东晋政体稳定,虽然桓氏和谢安家族把持了朝政,但总体来看其国家统治是稳定的。
正因为如此,这也成为当时群臣反对苻坚发动战争的主要理由“谢安、桓冲皆江表伟人,君臣辑睦,内外同心。以臣观之,未可图也”。当东晋方面得知前秦大举来犯时,两个家族迅速做出反应并放下政治分析和矛盾暂时联合到了一起,桓冲在长江上游以10万荆州兵牵制前秦的部分军队,谢安家族则以8万北府军对抗前秦的前锋,这些都是当时东晋方面团结一致的表现。
苻坚选择在一个并不合适的时机发动这场战争,最终影响了后续的战争走向……
二、淝水之败:人心的作用
当战争打响以后,前秦军队在初期是拥有绝对优势的,实际上面对数量如此庞大的敌人,东晋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几乎可以说这是一场决定东晋生死存亡的大决战。淝水之战中有一个巧妙的变化,颇有当年袁绍的谋士许攸怒投曹操,向后者献策火烧乌巢,才使得曹操赢得官渡之战的历史。
在淝水之战前,即太元三年(公元378年),前秦曾和东晋爆发淮南之战,这场战争以前秦的胜利而告终。前秦夺取了襄阳,并俘虏了东晋将领朱序,正是这个人的出现左右了淝水之战的走向。襄阳被前秦攻打下来以后,朱序成为了俘虏,但苻坚并没有杀他,而是对他委以重用,这固然是一种正常的政治手段。
只不过令苻坚没有想到的是朱序身在曹营心在汉,正如上文所谈,这是当时苻坚面临的最大风险,一个庞大但是腐朽的对手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对手神志清醒。对于苻坚来说,一方面他本身既面临着发动战争有可能导致当时前秦人心不稳进而分崩离析的危险,另一方面他的对手东晋虽然总体实力弱于前秦,但胜在君臣大体是同心的,政治是稳定的。
因此当苻坚自以为把朱序纳为己有,并授予对方尚书的官衔就能使其依附于自己,但他并没有意识到此时的东晋依然还值得朱序憧憬和向往,并帮助东晋在战争中取胜。这些都是因为当时东晋朝廷依然拥有巨大的影响力,人心总体上拥护它的,倘若彼时的东晋陷入政治混乱,且社会急剧动荡,使得人们对它众叛亲离,那么朱序多半也就不会暗中帮助东晋了。
于是当苻融向苻坚建议“贼少易擒,但恐逃去,宜速赴之”时,苻坚立马丢下自己的大军带着八千骑兵奔赴前线准备打一场闪电战。而朱序这个人就在这个时候发挥了他的重要作用,苻坚认为自己大兵压境,东晋的军事将领内部有些人恐怕已经产生畏惧的心理。于是便将朱序派去劝降当时的征虏将军、征讨大都督谢石。
朱序是东晋降将,派他去当然是最好的选择,实际上事情发展到这一步苻坚的操作并没有问题,派一个敌国的旧将去劝降历来是战争中的常规操作。只不过苻坚没有意识到自己这位尚书的心还在东晋那边,这就是战争时机最终对这场战争的影响。朱序到了晋营以后,非但没有劝降谢石,反而告诉他“秦百万之众尽至,诚难与为敌。今乘诸军未集,宜速击之;若败其前锋,则彼已夺气,可遂破也。”
这个情报丝毫不亚于当年许攸给曹操提的火烧乌巢这个计策的重要性,当时曹操面临粮草严重不足的尴尬处境,如今东晋同样面临着兵力不足的处境。曹操耗不起,东晋则等不起,等到苻坚的主力部队集结到前线以后,凭借东晋那20万不到的军队,恐怕很难抵挡住苻坚的攻势。
于是在得到这份重要情报以后,东晋方面迅速改变战术,改防守为进攻,派出广陵相刘牢之进攻当时秦将梁成驻扎的洛涧,并取得重大胜利,接下来两者在淝水对峙,展开了大决战。当时的前锋都督、徐、兖二州刺史谢玄继续沿用这一战术,他派出使者前去告诉苻融说:“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
苻融把谢玄的建议告诉了苻坚,后者一想确实是个不错的想法,如果能够在这场大决战中一举击溃东晋的主力部队,那么他的大军无疑可以长驱直入,顺理成章将东晋消灭了。可是他那里又想到东晋方面在得到朱序的情报以后,就是要等苻坚的大部队还没有集结完毕的时候打他一个措手不及。但即便如此,当时苻坚拥有高达30万的军队,而北府军只有8万,在兵力上前秦依然拥有巨大的优势。
不过考虑到当时苻坚的30万大军并非全部集中在淝水,而是沿着淮水驻扎在不同的地区,因此苻坚的百万大军一再缩减,30万的先锋部分实际上真正和东晋的北府军发生交战的不过才十余万人,以7~8万的人部队击败一支十几万的部队并非是做不到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当时的东晋主力北府军是一支战斗力极为强悍的部队,这大大的弥补了数量上的不足,“玄募骁勇之士,得彭城刘牢之等数人,以牢之为参军,常领精锐为前锋,战无不捷。时号北府兵”,北府军的强悍成为决定淝水决战中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朱序再次发挥了他的重要作用。
当时苻坚同意了将部队稍稍后撤,以便给东晋军队留出战场,但另一方面他也有自己的小算盘,那就是等东晋军队渡河渡到一半的时候他就会下令军队直接掩杀过去。从苻坚的军事操作来看,实际上他这样的打算并不存在问题,然而事态的发展再次出乎他的意料。
当他下令军队后撤的时候,朱序立马抓住时机在后方散播谣言说前线败了,于是前秦军队立马军心涣散,无力再战。这里需要考虑到的一个问题可能是因为当时苻坚等领导高层没有将自己的计划传达到军官之中才会出现这种情况,倘若苻坚等人事先将作战计划通知军官们,恐怕也不会出现一下令后退,军队立马军心大乱的情况。
弄的军事指挥官苻融为了重新组织军队秩序冲入乱军之中,结果马匹被撞倒从而被掩杀过来的晋军所杀,连苻坚自己也中了一箭而侥幸逃脱。于是,来势汹汹的号称百万攻晋的淝水之战最终以一场虎头蛇尾的方式就这样结束了。
淝水之战以后的局势图
纵观整场战争下来,实际上苻坚并没有犯下过多的军事错误,他的许多策略都是切实可行的,如劝降,如半渡而击都是正确的做法。只不过这些正确的做法在一个并不恰当的时机下却并没有发挥它的作用,自大的苻坚最终输给了自己的狂妄,认为自己在统一北方后能够延续辉煌击败东晋,从而统一中国,但正如他的臣子们劝谏的那样,当下并非是攻打东晋的最佳时机。
于是刚刚统一的北方再次陷入分裂和战火之中……比较正规杠杆配资平台
朱序苻融东晋慕容垂苻坚发布于:天津市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